对于中国车企能否借新能源汽车在东盟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不无可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
张建平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中国车企要想在东盟站稳脚跟,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还是在传统车方面,中国车企都需要提高汽车质量及性价比,并完善售后服务,因为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日韩企业也没有停下脚步,同样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张建平认为:“在车用电池领域,中国电池公司生产的电池实际上与全球主流电池企业的产品差别不大。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动客车及电动轿车已经拥有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而且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张建平还特别强调,虽然新能源汽车前景比较好,但一定要避免重蹈中国摩托车在东盟的覆辙。此前中国摩托车进入东盟市场时,曾一度占据当地80%~90%的市场份额,但后来由于摩托车的质量以及售后维修都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品牌信任度不断下滑,最终将来之不易的东南亚市场拱手让给了日韩摩托车企业,自己无奈黯然离场。
另外,东盟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张建平对此表示:“现在东盟汽车市场正处于关键发展期。按照相关的研究数据,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1万美元时,就是汽车需求迅速上升的最佳时期。据了解,目前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与此同时,越南和菲律宾人均收入也正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这两个国家很快也会进入汽车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中国企业要重视这几个市场。”
张建平同时指出:“东盟国家现在基本上习惯使用日系车,因为日系车质量相对好,油耗低,价格也符合市场需求,日本汽车制造商早已在东盟广建生产基地,掌握了东盟80%~90%的市场份额。与日系车相比,中国车企生产的汽车更便宜,但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售后服务都有待提高,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耗时很长,需要长期努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黄永和:金融公司需跟上车企步伐
在日前举行的第6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上,不少汽车业内人士探讨了中国车企在东盟的发展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黄永和曾数次参加上述博览会,他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东盟国家汽车市场基本上被日系车垄断,中国车企在东盟发展不佳,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建厂外,其他中国车企很少在东盟国家建厂,而从中国出口汽车至东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关售后服务也不完善。
那么,中国车企应该怎么做?对此,黄永和强调:“中国车企要想进入东盟,售后服务以及消费信贷方面必须予以完善。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银行和金融公司也需要跟着汽车走出去,至少要为中国车企在当地生产的汽车提供金融服务。以日企为例,如果日本车企选择进入一个国家,那么相关的金融公司也会随之进入,且日本设在当地的银行也会予以配合。”
据黄永和介绍,在东盟国家,消费信贷占70%,与发达国家的占比很相似。“早在五六年前,中国车企就提议进军东盟,但当地很多公司不愿为我们的汽车提供消费信贷。在前几年,中国一些车企也曾想进军南非,但中国很多金融公司不愿配合进入。”黄永和说,“另外,即使国内银行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相关完善的金融体系,做起来也相当难。”
在上述博览会上,有些业内人士提出新能源汽车可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新机遇。对此,黄永和并不太乐观。黄永和认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进军东盟市场的突破口不太现实,目前东盟国家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并不太高。
另外,黄永和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发展得比较好,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比较大,而目前一些中国车企正在将新能源汽车推向东盟,例如新加坡引入了一批比亚迪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进入东盟私家车市场还有困难。
© Copyright 2004-2022 爱艺客 版权所有 沪ICP备07009404号-1
本站由品划网络提供技术支持